欢迎来到好门好窗!
中央经济会议:货币政策要“管住闸门” 不防水
时间:2017-12-21 | 来源:窗博城 | 阅读量:166 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

 

【经济发展新时代】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会议精神】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解读

 

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8项重点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高质量是未来经济工作的落脚点,在经济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工作重点要从传统稳增长向质量提升、结构改进等方面转移。

 

刘元春表示,高质量发展是针对目前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提出的,即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刘元春表示,十九大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从原则上、大的方向上给出了明确的意见。比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这次会议的核心任务就是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其中最核心的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将通过8项重点工作来展开。总体看,一是进行改革;二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来统筹,在改革基础上全面落实新发展观;三是要在政策工具、问题导向的方案上,有很多创新。

 

“高质量的发展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基础。”刘元春说,首先效率要很高,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二是产品服务质量要提升;三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四是要符合“五位一体”新的发展理念,动力不是简单的要素投入,而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因此,从这些方面看,高质量的指标体系会包括很多层面和领域,与过去一些评价体系,如速度、经济、总量优先的评价体系会有一定差别,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财政货币政策】

 

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

 

【会议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

 

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解读

 

“货币供给过多是一个重要风险根源”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的印象中,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目前,一些问题的主要源头在于货币供给过多,整个货币供应存量是出现很多风险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因此要在货币增长速度方面有所控制。今年下半年,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控制货币供给是关键性因素之一。当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过大的时候,要么会导致物价水平上涨,要么会转化成资产价格上涨,货币囤积方式就会助推杠杆化、资产扩大,从而导致经济泡沫化。

 

刘元春表示,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是简单的货币政策,还涉及财政金融化问题,比如大量发行债券、政府隐形融资等,因此,控制货币供给不是仅靠央行就可完成,还涉及其他很多方面。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认为,会议将防范化解风险列为未来三年的三大任务之首,并明确“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预计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深化推进、金融强监管力度不减,一系列监管新政还将出台。

 

“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新提法,特别是后两个“良性循环”,鄂永健认为,“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可能会要求金融既要支持和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但也不能助长房市投机和泡沫。

 

“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则可能继续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杠杆率等。从主要领域来看,预计银行表外业务、互联网金融、“僵尸企业”处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将重点加强监管和治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