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作为广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被寄予厚望。昨日,以“创新、融合:构建广州产业载体新格局”为主题的首届广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大会在白 云区举行。白 云区、市工信委、市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市近200家本土产业园区运营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广州产业园转型升级发展策略。
大会上,作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媒体平台,广州日报集团还与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就“广州市产业园区大数据分析、品牌推广及园区运营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广州市工信产业发展研究院也揭牌成立,其将与市产业园区商会一道构建产业园区全生态服务链。
未来,广州低效产业园区如何提质增效?与会专家贡献了诸多真知灼见。
数据:
全市95个产业区块
投产企业逾9000个
产业园区作为广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广州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根据广州市“三规合一”摸查成果,目前我市共有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集聚发展园区等产业区块95个,规划占地面积32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0%,投产企业逾9000个,从业人员逾100万人,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主要阵地。
当下,广州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广州市产业规划图显示,我市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北部、东部、南部三条产业集聚带“一核三翼”格局,包含了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等3大国家级园区,花都开发区、从化开发区、云埔工业园区、白 云工业园区等4个省级园区,成为全市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广州市产业园区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有专家指出,广州相当一部分园区运营商不注重产业规划,导致园区缺乏主导产业链,入驻业态低端,载体资源浪费。
论道: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成焦点
新经济时代来临,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形态、产业载体发展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产业园区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产业园区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大会焦点。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秘书长罗明如梳理了影响园区发展的五个关键要素:政策引导、产业规划、运营模式、团队建设以及服务体系建设。
“政策引导是规范园区建设发展的引领力,产业规划是产业园区运营建设的基础。”罗明如解释说,园区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建设运营规划、招商规划、运营规划以及经济指标规划等。
“一个园区只有在做好产业规划的前提条件,其他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罗明如举例说,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发展产业的广州市冠昊生命科技园、以新材料产业为园区主打产业的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发展方向的南沙乐天云谷等园区在其园区产业规划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园区建设运营招商工作十分畅顺。
罗明如认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也至关重要,该要素能够助力企业安心在园区发展,增加园企间的粘性,塑造了园区运营商的品牌。
TIT创意园董事长李再兴则强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TIT作为广州较早期的产业园区,根据所在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引入龙头企业,升级园区产业规划,从原来的时尚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园区。
政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落户生根
去年,广州印发的《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聚焦IAB产业,着力打造富士康、思科、通用医疗、百济神州、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10个左右价值创新园区。此外,还提出推动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出台实施《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积极鼓励产业园区及周边区域协同改造,推动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本次会议邀请了广州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政策宣讲。广州市工信委产业园区处处长林满山透露,在提质增效园区工作板块,工信委将通过“工改工”和“城市更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入研发机构强化产业化创新实力,推动“天使投资”等基金资本“入园助企”,加快优质小微企业“迭代升级”,引导扶持一批产业园区向“产业园区+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组织+产业服务平台+产业社区”的运营模式转变。
林满山表示,在建设价值创新园工作板块,工信委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做好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高精尖企业招商工作,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落户生根,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集聚+N个靶向配套”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集聚度高的价值创新园区。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项目审核处处长朱永飞表示,接下来,城市更新工作在注重保障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优化工作流程,更加开放透明,在坚持政府主导同时强化市场运作。“希望园区运营商能够将优质的园区运营经验应用到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中来,共同推动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及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