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影响了隔热性能”系列已出到第四期,相信大家对隔热型材设计越来越有数,今天泰叔要介绍的是隔热条的空腔设计,空腔要不要用?怎么用最好?答案在下文一一揭晓。
空腔设计在T型隔热条上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将T条设计为空腔,可分割框扇搭接处的腔体,从而有效降低该区域通过对流和辐射流失的能量。
以70系列(34mm隔热条)的98mm可视面框扇组合节点为例,采用空腔T条的节点Uf值比采用实体T条的节点Uf值降低0.11。
那如果将一个节点内的所有隔热条都设计为空腔形式,隔热性能是不是能得到更大提升呢?
我们取更宽的44mm隔热条80系列模型做模拟。
全部使用空腔隔热条的节点相比只有T条使用空腔设计的节点,下降并不显著,107mm和122mm两种可视面模型下降结果均在0.05以下,这样幅度的Uf值改善体现在整窗Uw上大概在0.02左右。
再看看用54mm隔热条的90系列模型。
可视面较窄时,全部使用空腔隔热条的节点相比只有T条使用空腔设计的节点,Uf值下降并不明显,仅有0.01。较宽可视面时,Uf值下降0.024。但90系列全部使用空腔隔热条后的Uf值改善整体不如80系列。
看图不清楚?那直接看下面的数据对比。全用空腔隔热条的节点与只有T条使用空腔设计的节点相比:
1. 使用44mm隔热条的80系列模型,两种可视面宽度节点Uf值下降均在0.04左右。
2. 使用54mm隔热条的90系列模型,窄可视面节点Uf值下降很小,为0.01,而较宽可视面的Uf值下降可达0.024。
由此可见,一股脑全用空腔可能并不是高性价比方案。得到以上数据之后,泰叔团队又想,上述所有模拟都是在隔热区填充发泡的情况下进行的,前文介绍过可视面越宽,填充发泡的隔热性能改善越明显。那在可视面窄,隔热区不填充泡沫的情况下,空腔隔热条的优势会不会体现出来呢?
以70系列(34mm隔热条)的98mm可视面框扇组合节点为例。
模拟前,我们认为空腔设计相比实体C型隔热条,会向隔热区(两隔热条中间区域)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因此,在可视面较小(隔热区较窄)的情况下,空腔隔热条本身就可能通过自身截面几何形状的扩张,占据本来就较窄的隔热区中的较大空间,从而直接实现对于隔热区辐射和对流的控制。
模拟结果也证明了我们的想法,只有T条用空腔的节点,去除发泡后,Uf值足足上升0.376。而全空腔设计隔热条的节点,去除发泡U值升幅仅为0.12。说明啥?说明在可视面较窄的情况下,全空腔设计优势比较大,基本可以直接省去发泡填充了。
由上可见,对于较宽可视面,即使所有隔热条均为空腔条,将隔热区的发泡填充去除后节点隔热性能下降仍较为明显,达到0.417,而实体隔热条更达到0.612。
抱着谨慎态度,我们又以54mm隔热条的90系列节点进行了模拟。
这组对比中,去除用实体组隔热腔中的发泡后,Uf值增幅0.614。而用空腔隔热条的节点,增幅为0.316。相比于使用34隔热条的70系列窄可视面节点的0.12增幅,还是比较大的。
上面几组对比是不是看着着实有些绕?没关系,记住结论就好——全空腔隔热条设计在用较窄隔热条宽度,可视面宽度较窄的情况下,性价比最高。
除了隔热性能,空腔隔热条还可能改善门窗其他性能,不过得看具体设计。正如前文讨论到铝型材腔体发泡填充对隔热性能影响不大,但咱们不排除它对门窗其他性能的改善可能性。本系列文章聚焦隔热性能的对比,暂时就不针对其他方面展开讨论了。
文章来源:泰诺风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