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愿景,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行业对“双碳”战略的认识、加深对“双碳”政策方针的理解,指导有关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助力和支撑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24日,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培训研讨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综合处副处长阳紫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龙、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玉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副总经理邵朱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标准质量处处长杨鹏出席会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佟庆副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研究员刘玫,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龚先政教授,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分析检测首席工程师张树朝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来自国内外有色金属生产、使用、贸易以及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等近200家单位的423个终端用户参与会议,部分单位通过分会场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总计参会人数超过500位。
1 领导讲话
会议第一节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存真主持。
要在保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综合处副处长阳紫微
阳紫微首先肯定了工业领域在“十三五”时期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强调绿色制造体系已经成为整个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一个关键五年。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其中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几个重点行业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该方案中包括6项重点任务:1)深度调整产业结构;2)持续强化节能降碳;3)全面推行绿色制造;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强化技术工艺创新;6)深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融合。此外阳紫微还提到,工信部原材料司牵头制定中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中保障措施里明确要加强健全标准体系,科技司与节能司也正在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期指导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重点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阳紫微指出,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链水平相当成熟和完善,很多相关单位产品能耗、污染物排放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国家整体用电结构依赖火电的特点,以及颠覆性减碳技术的储备不够丰富、部分高能耗行业产能还在缓慢增长等问题,因此要在保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工作。
最后阳紫微提出行业相关企业单位应多参与相关“双碳”标准研制工作活动,要把行业一线的声音反映到相关政策标准或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助推政策和标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行业的发展。
鼓励各单位协助有色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工作的建设,实现碳排放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口径统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龙
张龙首先感谢了工信部对有色金属行业“双碳”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并简单介绍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也正在制定有色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张龙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1)在产业结构上要注重发展再生产业;2)在能源结构上,整体布局要往清洁能源地区转移,提高清洁能源制备电解铝的比例;3)提高行业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制造水平,使能耗水平、电耗水平、其他资源消耗的水平等实现最优,助推减碳工作;4)研发颠覆性技术,比如与惰性阳极、氧化铝等相关的技术,助推行业转型发展。
张龙强调在标准工作方面还要分轻重缓急,希望参与培训的代表也能通过培训加深对“双碳”工作的认识,各单位共同努力,协助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工作的建设,实现碳排放有据可查、有据可依、口径统一,最终达到全行业的减碳目标。有色协会也将按照工信部提出的6项重点任务和有色行业健全标准体系的要求,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做出努力,发挥标准工作引领行业“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
“双碳”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同时更是标准问题。——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朱玉华
朱玉华首先对阳紫微处长、张龙主任的重要讲话表示感谢,并对即将进行培训的七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朱玉华指出,此次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培训研讨会对下一步的有色金属行业“双碳”标准化工作将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引作用。
朱玉华提出,“双碳”问题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同时更是标准问题。首先从政治角度而言,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减碳工作是全球共同问题,各国的目标相对一致。其次从经济角度而言,其核心是能源的利用问题,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石能源占比相对较高,但我国也一直在推进降低化石能源占比的工作。其次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和优势,预期将为全球的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很多贡献。最后从标准角度而言,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有色标委会已经开展了很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绿色制造标准等,这些标准从广义上讲也是“双碳”标准,未来工作将在前期基础上,更多地集中在更具体的、更有针对性的双碳标准化工作。
朱玉华强调,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做好有色金属行业“双碳”标准化工作,为有色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际上也是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他希望借助行业相关企业和专家的力量,建立并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双碳”标准体系。
2 培训研讨
会议第二节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永善主持。来自不同单位和领域的7位专家依次进行了专题培训报告。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教授作报告
张昕教授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模式,并强调建立完善全国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政策工具。应从政策制度、基础设施、技术规范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由试点到全国,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张昕教授提到,中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具有全球最健全的科技链、最完备的建设链、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规模的产能、最大市场的需求。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将主要体现在:1)相对排放总量大,相对排放强度高;2)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3)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高;4)产业结构和产能调整任务艰巨;5)转型社会经济成本相对较高等5个方面;因此要求行业处理好减碳与发展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处理好行业地区差异性问题等。
张昕教授认为,有色金属行业应积极行动,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成本效益优化配置资源作用,推动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并总结了6大行动方向:1)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纳入碳达峰行动方案;2)认真开展碳排放核算,核查和报送,做好碳排放管理;3)结合行业特色,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案出谋献策;4)积极参与碳交易,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5)积极参与碳交易,作为积极应对碳排放边境调节税的重要手段;6)积极开展成效评估,支撑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与建设,支撑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副总经理邵朱强作报告
邵朱强首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以电解铝为例,介绍了有色金属碳排放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此外还总结了铝冶炼行业以及有色金属整体行业碳排放基本情况。
邵朱强基于过去十年有色金属行业的碳排放趋势以及相关产能数据对电解铝行业和有色金属全行业的碳达峰时间、碳达峰峰值进行了预测,并强调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前,有色金属行业力争整体率先实现碳达峰(达峰峰值为7.5亿吨,较2020年增长0.9亿吨);力争2040年减碳40%。
邵朱强还对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措施提出了6方面建议:1)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巩固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成果、遏制冶炼产能盲目发展;2)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优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再生金属产业有序发展;3)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低碳绿色技术、优化工艺技术、提升系统能效、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4)共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5)建立有色金属行业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标准体系;6)推进电解铝等碳排放权交易。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佟庆副教授作报告
佟庆教授对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定义以及相关核算报告制度政策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目前已有的企业层面碳排放核算指南以及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
佟庆教授从企业核算及报告的基本流程出发,以电解铝企业和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为例,就温室气体核算边界、排放源的分类与识别、直接和间接排放的具体核算方法、具体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佟庆教授解释了在核算过程中活动水平、排放因子等数据的来源并强调了排放数据填报的要求;对非主要排放环节的核算与报告方法、如何避免重复计算等常见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研究员刘玫作报告
刘玫从国际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展、中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思考三个部分对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进行了介绍。(一)在国际标准方面,刘玫总结了碳排放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目前现行碳排放相关标准,并着重对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与指南》的主要内容、应用以及局限性;以及在研的ISO 14068《碳中和》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此外刘玫还通过总结各国碳中和的主要步骤以及依据的规范标准等,提出了碳排放相关国际标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二)在中国碳排放标准方面,刘玫从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已发布标准、在研标准、近期计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以GB/T 32150:201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通则》为例,主要介绍了碳排放核算的边界、步骤和方法等。(三)对未来“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刘玫指出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标准提出了重大需求,要整体规划构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体系,保证标准体系的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最后刘玫还展示了目前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碳达峰的节能低碳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情况,并对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设想。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龚先政教授作报告
龚先政教授主要从碳足迹(CFP)和生命周期分析(LCA)角度进行了介绍,总结了ISO 14040技术框架包含的四个部分:1)目标与范围的确定;2)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4)生命周期结果解释。并从产品系统碳排放计算、生命周期碳足迹应用等角度展开了解释。
龚先政教授还对碳足迹核算与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产品碳足迹核算须高度关注6个事项:1)系统边界的合理性;2)功能单位的选择;3)多产品系统的分配;4)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碳排放;5)数据质量控制;6)信息交流与可比性。最后龚先政教授以汽车前端部件的碳排放比较研究的应用案例具体解读了碳足迹的核算边界、清单分析工具、核算结果与分析、原镁生产环境负荷改进场景与措施以及实施效果分析等方面内容。
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分析检测首席工程师张树朝作报告
张树朝从气候变化因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等背景出发,着重对电解铝碳排放权交易的依据、业务流程、标准依据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电解铝碳排放权交易技术指南》尚在制定中,张树朝对将涉及的工作也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1)建立并完善碳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碳资产体系:包括监测、核算与报告、核查、配额管理、履约、交易等过程,加快培训和实施;2)摸清家底,尤其是纳入名单的的涉电企业,需要做好配额盈缺分析,关注交易,严格履约;3)建立统一的碳资产管理系统;4)持续关注碳交易政策;5)标准工作方面关注边界确定、排放源识别、活动水平确定、排放因子确定、核算与核查、低碳规范等方面。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永善作报告
赵永善从目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开展的与“双碳”标准相关方案的制定出发,并基于现有有色金属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和低碳标准体系构想;标准体系框架(草案)计划由基础通用、核算核查、管理服务、技术、监测监控、评价六个子体系构成。以期达到1)尽快统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2)核算清楚行业碳排放量,确定碳排放限额;3)制定核查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无误;4)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减少碳排放;5)评估确定减碳量,通过评价确定低碳产品、低碳企业、低碳园区的目的。
赵永善对各子体系中的重点标准项目提出了建议,并提出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和低碳标准化下一步工作将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开展:1)征集国家、行业标准专项计划;2)征集2021年度年会标准项目计划;3)编制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或行动计划);4)尽快组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碳标准化工作组;5)继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培训、研讨;6)加快已申报项目计划的研究工作等。最后赵永善希望相关的企业和专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双碳”标准化工作。
3 小结
本次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培训研讨网络会议是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双碳”专题培训会。相关领导和专家对有关政策、碳市场建设、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建设、碳足迹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碳排放权交易指南、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和低碳标准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和培训,加深了有关企业对行业“双碳”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各单位未来具体开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次培训研讨会议得到了各位参会人员的高度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