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好门好窗!
“共有产权养老”三问 老人怎么看?
时间:2017-12-20 | 来源:窗博城 | 阅读量:186 次

12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恭和家园”已投入运营的消息。恭和家园是目前北京唯一的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实现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效衔接,把居家养老镶嵌到了机构养老之中。这种新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居家养老的同时,享受到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实现了鱼与熊掌的“兼得”。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成功与否,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1问

 

共有产权

 

老人怎么看?

 

首批住户刚入住不久,位于朝阳区双桥的恭和家园就引起了不少老年人的关注。尤其是最近一周以来,这里每天都会接待大批的老年客户。“这些老人都是看了新闻来的,有从海淀来的,还有从昌平过来的。”该项目的服务顾问王明霁介绍,仅上周四一天,进行有效登记的就有七十多组客户。由于咨询量太大,人手不够用,连总监级别的员工也亲自上阵了。

 

“共有产权”在养老领域可谓是一个新生事物。不过,老人们表现出来的接受程度却令人惊讶。据工作人员统计,前来参观咨询的老人当中,大约七成是自己过来的。“老人因为面临着养老的刚需,所以他们可能比一般人还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王明霁说,他接待的一位老人就是这样的情况,跑了七八家养老机构,每一家的特点和收费标准都如数家珍。

 

82岁的戴阿姨第一次来参观就在意向书上签下了名字。她和老伴原计划周末过来,但是打电话咨询发现该项目一期已经全部交房,二期的登记也很火爆,就让女儿请假带着他们过来了。转了一圈,她对这里的设施和服务很满意,于是当场拍了板。“我和老伴都这个岁数了,虽然现在还能动,但毕竟都要面临着养老的问题,说不准哪天就不能动了,所以要早做打算。”

 

戴阿姨说,她和老伴也去过几家口碑较高的养老机构参观。“他们的条件也都不错,但是每个月的费用要一万多,有一种租房住的感觉,而且这些钱花出去什么也剩不下。这边不一样,这是自己的房子,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养老。”在老人眼中,有了“产权”,保障就更多了一些。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恭和家园由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购买须符合限购条件。该项目建有养老居室365套,养老服务企业与符合条件的购买者分别持有5%和95%的房屋产权,而配套的医疗、护理、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则是由养老服务企业持有经营。

 

“老人们总舍不得住养老院,觉得费钱,但你要说是给他们买套房养老,他们八成都不会拦着。”谈到对共有产权的理解,刚刚领完钥匙的郝先生打了个比方:“就像有各种各样的主题餐厅一样,这个项目就是一个养老主题的小区。”

 

2问

 

入住的老人

 

感受如何?

 

81岁的谢志恒和77岁的王秀英入住恭和家园刚刚两个星期。作为最早入住的住户之一,他们对这里的各方面条件都很满意。“比住养老院便宜、氛围好,比请保姆专业、稳定。”老两口对这里的生活如此评价。

 

老两口说,他们本来在一家养老院交了钱,已经准备入住了。后来知道了这里,才又改的主意。一进房间,里面的细节就让他们感到惊喜:“门上有高低两个猫眼,方便坐轮椅的老人;插座都是在腰部的高度,免去了弯腰之苦;而且房间里的墙都是防撞的圆角,卫生间的面积也比普通户型要大。”简而言之,这就是专门为老人居住设计的户型。

 

二老说,一提起养老院,他们就联想到躺在病床上什么也不能动,什么都要靠人伺候的那种状态。“我们虽然在一些家务上力不从心,但是毕竟还没有到那个阶段。”

 

他们改变主意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放不下家里养的小狗。“这条小狗我们已经养了12年了,它也老了,但是养老院里不让养。”为了这条小狗,老两口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咨询了多家养老院,要么被明确告知不能带宠物,要么只能“偷着养”。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可以寄养宠物的养老院,结果发现那里只寄养鸟儿。在恭和家园,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们住在这里有自由度,这就是我们的家。”二老说,现在入住的老人还不多,每次搞活动来的老人甚至还不如工作人员多。不过,他们的服务并没有因此打折扣。有一次看电影,放的是《一九四二》,王秀英边看边掉眼泪。工作人员发现后,特地过来问她是不是这样的影片刺激太大了,还问她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片。

 

谈到“共有产权”,二老将之理解为一种“约束”,养老企业以此来保证这个养老社区的纯粹性。当时恭和家园一期的全部143套养老居室已经登记完毕,他们来咨询的时候只能排队。后来通过资质审核,剔除了一些不是以养老为目的的人,他们才成为这个共有产权养老试点项目的第一批住户。

 

3问

 

如何保证社区的

 

“老年属性”?

 

虽然深受老人欢迎,这个共有产权养老试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进展顺利。项目建设之初,曾被质疑是打着养老的旗号卖房。但其本质是一种新的居家养老形式,只不过是老人把家“搬”了过来。

 

为了保证住进来的都是真正来养老的老人,在恭和家园项目中,政府和养老企业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防范这种风险。除了会对购买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外,入住人的资格也有严格限制,每个养老居室内必须有一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并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另一方面,恭和家园采用了“小居室大社区”的设计,老人的房间都不大,以79到95平方米的一居室为主。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老人多出来活动,建设一个“亲老社区”。

 

恭和家园投资运营方负责人高峻松介绍,恭和家园由养老居室、公共活动空间和医疗护理中心三部分组成。整个项目建筑规模3.68万平方米,养老居室却只有365套。“这个项目是严格按照养老建筑规范来执行的,这就意味着它有大量的公共空间,出房率低。”他说,老人住在这里,公共空间是可以享受的,如果是年轻人住,这些公共空间对他来说就失去了意义,相当于买贵了。

 

可以说,只有住进来的是老人,共有产权养老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一位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老人算了一笔账:每个养老居室的服务费大约是3000元每月,而住同样标准的养老机构,一个月得花一万多。“就算是请保姆,3000元钱能请来什么样的保姆呢?”他介绍,恭和家园食堂一天的伙食费是55元,一位老人如果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一个月的伙食费是1650元。一对夫妇如果都住在这里,一个月6000元足够了。

 

养老居室的服务费,可以看作是普通住宅的物业费。但对于没有养老需求的人群来说,一个月3000元的“物业费”就不划算了。

 

从共有产权的角度上来说,业主和养老企业分别占养老居室产权的95%和5%,但老人享有房间百分之百的使用权。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防止使用者改变房子的养老用途。在转让时,如果没有养老企业的同意,就无法过户到他人名下。

 

由于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由养老服务企业持有经营,在整个恭和家园项目中,60%的产权虽然被分割转让,企业仍综合持有40%的产权。这就意味着企业也将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从而把服务做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改正或删除,谢谢!